&esp;&esp;村里所谓的后场前场的划分,是因为前场后场都有一个很大的场地,这种场地是以前种地的时候用碌碡压麦子的,这个东西也可以叫做石碾子,是用来让谷粒脱落的农道具,在古时是用毛驴来拉,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将其绑在拖拉机后面,用拖拉机来拉了。
&esp;&esp;在程行小的时候,这东西还能用到。
&esp;&esp;现在基本上就已经成为摆放了。
&esp;&esp;他们这个村还是很大的,从后场到前场,光走就得走差不多半小时。
&esp;&esp;到了程平的家后,父子俩便跟程平聊起了家常。
&esp;&esp;程行也是在这个时候,跟程平提出了想要为其专门写一本书的想法,本来程平是不同意的,说他所做的事情,远没有到能出书立传的地步。
&esp;&esp;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比他的贡献要多得多,不过程行说写书赚的稿费可以五五分成后,程平倒同意了。
&esp;&esp;他的同意,倒不是说想要这一半的稿费,而是想出书赚了钱后,将这一半的稿费,捐给山区建设学校的慈善事业上。
&esp;&esp;程平现在还听说,有些地方比他们这里还要艰难,有些大山深处里的孩子,到现在都上不起学,都没有书读。
&esp;&esp;这是程平最终同意程行去写这个故事的原因。
&esp;&esp;程船劝他说捐出去可以,但也没必要全都捐出去,可以捐一半,给自己留一半,毕竟程平虽然教了一辈子书,但手里是并没有多少钱的,他们夫妻俩总要为以后做规划。
&esp;&esp;但程平却摇了摇头,说他们这些年教书赚的钱,足够以后养老的,虽然不多,但他们又没有孩子,要那么多钱也没用,还不如全捐出去。
&esp;&esp;父子两人都知道,老师他们是很想要一个孩子的,但年轻的时候老师为了教书没时间,后面年纪大了之后想要了却要不了了,所以这便成为老师他们唯一的遗憾。
&esp;&esp;教育了那么多孩子,看着那么多孩子从小镇上走出去的老师。
&esp;&esp;最终却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esp;&esp;程行听完后便觉得自己也有些自私。
&esp;&esp;他已经注定不会缺钱了。
&esp;&esp;所以这一半稿费自己也没必要去拿。
&esp;&esp;所以他便决定《灯火》以小说的形式出版之后,稿费他也一分都不要,全都捐给那些比较困难地方的教育事业。
&esp;&esp;中午他们在程平这里吃了顿午饭。
&esp;&esp;或许是现在是春节的时候,没什么课需要上。
&esp;&esp;又或者是程船跟程行这对父子的到来,程平教了一辈子书,教过的父子不知道多少,有些结婚早的,从爷孙三代都教过。
&esp;&esp;但程行他们父子,无疑是他教过的这些学生中成就最高的,特别是程行,可以说是能够让他感到欣慰和绝不后悔踏入这一行并且扎根下来一待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esp;&esp;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所种的花,能够开花结果,无疑是这世上最幸福最开心的事情了,程行去年高考作文满分,保送浙大,以及后来答了现代文坛大家袁行明的题,续了李冶八至的事情,他自然也是一件不落的全都知道了。
&esp;&esp;那续的四至,精妙绝伦。
&esp;&esp;程平知道后,回到家里后还跟沈兰讨论了好久。
&esp;&esp;他们虽然也能续出来一些,但都没有比程行更好的。
&esp;&esp;程平当时还叹了口气。
&esp;&esp;沈兰打趣他,像程行这样的人,放眼全国能有多少。
&esp;&esp;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是你的学生。
&esp;&esp;程平的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
&esp;&esp;因此,程平破例喝了一些酒。
&esp;&esp;程行没喝,是程船陪着喝的。
&esp;&esp;村里上一辈的人,那是真喜欢喝酒。
&esp;&esp;而且酒量都很好。
&esp;&esp;程船的酒量也很好,但喝的多了,肯定也会醉。
&esp;&esp;或许是想到了许多孩童时期的事情。
&esp;&esp;程船就喝了个酩酊大醉。
&esp;&esp;到了下午两人离开老师家的时候。
&esp;&esp;程行基本上就是一路扶着他回去的。
&esp;&esp;到了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