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后续他们每年都会招一两百人,也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esp;&esp;在这里学个十年八年是很正常的。
&esp;&esp;之所以专门招小孩,是因为理科最重基础,需要从小培养。
&esp;&esp;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要超过成年人的。
&esp;&esp;尤其是十来岁到二十来岁,是思维最活跃,也是最容易迸发灵感的时期。
&esp;&esp;再过一些年,身体方面,持续衰老会影响思维。
&esp;&esp;经验方面,则会被之前学过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难以突破旧有的知识框架。
&esp;&esp;所以洛下书院的正式学子,只有小孩子。
&esp;&esp;成年人想加入,除非是那种极有天赋之人,不过这种人太少了。
&esp;&esp;而且成年了还愿意加入洛下书院学习,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又真正喜欢理科的那种。
&esp;&esp;说的难听点,就是吃饱撑了没事儿干的那种人。
&esp;&esp;这种人也不存在毕业的想法,恨不得一辈子都在书院里一起学习研究。
&esp;&esp;所以,这十六名学生,确实算是第一批正式送走的。
&esp;&esp;而且大家都能预感到,这十六人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esp;&esp;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学生离开。
&esp;&esp;陈景恪习惯了学生流转,且他来书院的时间确实不多,感触不算多深。
&esp;&esp;程一民不同,将家搬到了书院,每天吃住都和孩子们一起。
&esp;&esp;亲眼看着他们长大,感情是不一样的。
&esp;&esp;再加上年龄大了,最是受不得离别。
&esp;&esp;想到孩子们即将离开,他自然不舒服。
&esp;&esp;不过他也不是那种矫情人,发了几句牢骚,陈景恪安抚几句就恢复正常了。
&esp;&esp;转而谈起了正事:“部分学生年龄大了,受限于天份学业上也难有大的作为。”
&esp;&esp;“强留在书院就是害了他们,也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
&esp;&esp;“你想好怎么安排他们了吗?”
&esp;&esp;陈景恪正色道:“书院安排出路,这不能成为规矩和常态,否则很容易就形成党派祸国殃民。”
&esp;&esp;“不过现在正值用人之际,前几批学生确实不能轻易放走。”
&esp;&esp;“需要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发挥他们的才学,造福国家和百姓。”
&esp;&esp;程一民摆摆手说道:“这些套话就别和我说了,直接说怎么安排吧。”
&esp;&esp;陈景恪顿了一下,尴尬的道:“习惯了……接下来几年出师的学子,会有三个去处。”
&esp;&esp;“朝廷的技术官员、蒸汽机研究院、封国国学书院。”
&esp;&esp;这个封国国学,指的是封国的国子监。
&esp;&esp;国子监是中央朝廷的机构,封国自然不能用这个名字,就改为了国学。
&esp;&esp;程一民眉头紧皱:“封国也要人?”
&esp;&esp;陈景恪颔首解释道:“现在在民间普及数理知识是不现实的。”
&esp;&esp;“为了促进理科的发展,只能先从有钱有势的人家着手。”
&esp;&esp;“各封国的国学里面,基本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教他们效果会更好。”
&esp;&esp;“且这些权贵子弟,未来大多都会成为官僚,让他们学习理科也有助于将来全面普及。”
&esp;&esp;“更何况,谢缙绅在南洋数次写信问我要人,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esp;&esp;程一民也不得不承认,陈景恪说的就是现实。
&esp;&esp;想学习理科,就必须要进行大量实验,普通人家哪能负担的起。
&esp;&esp;和穷文富武是一个道理。
&esp;&esp;至于让朝廷承担……朝廷也同样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
&esp;&esp;所以目前在民间推广数理知识,更多是科普性的。
&esp;&esp;直接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不会告诉他们原理。
&esp;&esp;仅仅只是科普的话,写本专门的教材谁都能教,用不着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
&esp;&esp;前面已经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