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看到朱标和朱雄英,他心中又充满了欣慰。
&esp;&esp;后继有人啊。
&esp;&esp;另外三人不知道他的想法,正在讨论如何利用多出来的金银。
&esp;&esp;之前朝廷一直在想办法收购民间的贵金属,然后藏在府库里不往外花。
&esp;&esp;可这并非长久之计。
&esp;&esp;府库里的贵金属没办法往外花,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
&esp;&esp;钱再多,不能拿出去花,和石头没有任何区别。
&esp;&esp;长此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演变成,国库里堆满了金银,朝廷却穷的揭不开锅的局面。
&esp;&esp;陈景恪如是说道:“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让这些钱流动起来。”
&esp;&esp;“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叫钱,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esp;&esp;朱标有些头大的道:“可是,如何将这些钱花出去?”
&esp;&esp;“我们已经在不压榨民力的情况下,拼命的花钱了。”
&esp;&esp;“可是钱就像是会生孩子一样,一天比一天多。”
&esp;&esp;“放在十年前,谁要是给我说,有一天我会因为钱多而头疼,我肯定会认为他疯了。”
&esp;&esp;陈景恪说道:“如何花钱,对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esp;&esp;“如果不懂得如何花,甚至有可能因为钱多而灭亡。”
&esp;&esp;朱标看着他,问道:“你可有什么想法?”
&esp;&esp;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有三个国家,一个国家有了钱拼命购买奢侈品享受。”
&esp;&esp;“第二个国家拿了钱发展商业,他们的商船遍布天下每一片海域,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esp;&esp;“第三个国家拿了钱发展制造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他们的制造业冠绝天下。”
&esp;&esp;“陛下觉得,这三个国家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esp;&esp;朱雄英插话道:“那肯定是第三个国家赢。”
&esp;&esp;陈景恪笑道:“太子英明,第三个国家甚至都不需要用什么高明的战术,打消耗战就行了。”
&esp;&esp;“无限制消耗战,见到另外两个国家的船就击沉。”
&esp;&esp;“他的船被击沉了也无所谓,因为他制造业更发达,损失一艘能造十艘。”
&esp;&esp;“而第一个国家和第二个国家制造业不行,损失一艘船就少一艘。”
&esp;&esp;“最终,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三个国家的。”
&esp;&esp;朱标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把钱投入到制造业?”
&esp;&esp;陈景恪颔首道:“对,将钱投入到制造业。”
&esp;&esp;“陛下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如何提高生产力吗?”
&esp;&esp;朱标想了一下,说道:“要么靠民间自发的摸索,要么拿钱砸出来。”
&esp;&esp;陈景恪点头说道:“对,现在朝廷有钱了,可以尝试拿钱来砸生产力了。”
&esp;&esp;朱标问道:“那么,这个钱要如何砸?”
&esp;&esp;陈景恪早就有了腹稿,当即说道:
&esp;&esp;“两条路子,其一等洛下书院的理科开花结果。”
&esp;&esp;“朝廷可以建立相应的工作室,进行专项研究。”
&esp;&esp;为啥要等理科建立起来呢?
&esp;&esp;因为只有成了体系,才可以真正攀科技树。
&esp;&esp;否则,砸钱都不知道往哪里砸。
&esp;&esp;理科现在只掌握在陈景恪手里,他将这门学问说的如此厉害,换成一般人肯定会认为他自吹自擂。
&esp;&esp;在座的却都毫不怀疑。
&esp;&esp;只是可惜,理科现在才刚刚进入打基础阶段,想出成果还需要时间。
&esp;&esp;朱标问道:“第二条路呢?”
&esp;&esp;陈景恪说道:“第二条路,扶持民间制造业。”
&esp;&esp;“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金钞局给作坊主提供低息甚至无息借款。”
&esp;&esp;“让他们拿着钱去扩大规模,去研究新技术。”
&esp;&esp;闻听此言,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