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善长心下高兴不已,又问道:“那你猜猜,陛下将新都放在了何地。”
&esp;&esp;李祺思索片刻,就肯定的道:“洛阳。”
&esp;&esp;李善长更是高兴:“为何?”
&esp;&esp;李祺说道:“殿下先去的长安,若是对此地满意,就不会在洛阳停留那么久了。”
&esp;&esp;李善长欣慰的大笑道:“哈哈,好,不错,不愧是我李善长的儿子。”
&esp;&esp;李祺谦虚的笑了笑,就皱眉问道:“迁都和黄河改道都是大事,同时进行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啊。”
&esp;&esp;李善长点头认同,随后敬畏的道:“若你知道陛下的布局,就不会这么想了。”
&esp;&esp;李祺好奇的道:“哦,不知陛下如何布置?”
&esp;&esp;李善长问道:“你就没有想过,迁都和黄河改道这两件事情,为何会同时出现吗?”
&esp;&esp;见他还是疑惑不解,就说道:“你想想,黄河回归故道,对洛阳有何影响。”
&esp;&esp;李祺顿时就明白过来,现在想从洛阳走水路去北平,需要先南下,然后在进入大运河再改道北上。
&esp;&esp;一来一回多走了上千里路。
&esp;&esp;而且现在大运河的水,整体是往南流的。
&esp;&esp;船走大运河北上,就是逆水行舟,需要的时间更长。
&esp;&esp;黄河回归故道之后,黄河以南的河段,水流依然向南。
&esp;&esp;黄河以北的河段,水流会改变流向,变成向北流动。
&esp;&esp;到时候从洛阳去北平,一路都是顺水行舟,更加省时省力。
&esp;&esp;可以说,黄河回归故道,直接把洛阳的交通盘活了。
&esp;&esp;现在迁都和黄河改道,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esp;&esp;再回想最近几个月,关于黄河改道的舆论,明显是有人操纵。
&esp;&esp;能操纵京城舆论的,只能是皇帝。
&esp;&esp;那么皇帝的目的是什么?
&esp;&esp;答案已经写在题面上了,为迁都服务。
&esp;&esp;顺便还能造福山东百姓,能让淮水流域恢复正常。
&esp;&esp;可谓是,一石不知道多少鸟之计了。
&esp;&esp;想到这里,李祺震惊的道:“嘶……陛下好高明的布局。”
&esp;&esp;李善长说道:“你以为陛下的谋划就只有这些吗?”
&esp;&esp;李祺惊讶的道:“还有?”
&esp;&esp;李善长这才将军户修新都的计划,说了出来:
&esp;&esp;“既不用消耗民力,还往洛阳掺了沙子……”
&esp;&esp;“我怀疑陛下准备对军制下手,若猜测为真,那陛下此举的目的就更不单纯了。”
&esp;&esp;李祺眼睛有些发直,现在只是听你讲解,我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弯了。
&esp;&esp;陛下是怎么做到这种布局的?
&esp;&esp;李善长似乎觉得儿子受到的震撼还不够,又或者他自己也憋了一肚子话,想找人倾诉。
&esp;&esp;又说道:“还有宝钞新政,也会惠及新都建设。”
&esp;&esp;“营建新都花费巨大,人力只是其一,各种材料才是大头。”
&esp;&esp;“国库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粮,来支撑新都营建。”
&esp;&esp;“但宝钞新政的顺利施行,却解决了这个问题。”
&esp;&esp;“几个月前,金钞局就上奏朝廷,新钞缺口巨大。”
&esp;&esp;“以全国需求来算,再发行亿贯,都不够用。”
&esp;&esp;“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准备在两年内发行三亿贯宝钞,第一期发行三千万贯。”
&esp;&esp;宝钞新政事关国家钱粮根本,金钞局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大家关注。
&esp;&esp;这件事情李祺自然也是知道的
&esp;&esp;此事听父亲提起,他点头道:
&esp;&esp;“我记得此事,陛下认为一次性发行这么多宝钞,可能会引起百姓惊慌,所以只批准了一千万贯。”
&esp;&esp;“一个月前金钞局又请旨,要求增发三千万贯,陛下依然只批了一千万贯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