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朱元璋咧嘴笑道:“咱是男人,累点算啥。只要妹子能理解咱,不怪咱,再累都没关系。”
&esp;&esp;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下旬,科举黄榜公布。
&esp;&esp;准确的说,是明经科黄榜公布。
&esp;&esp;算科是没资格上榜的,也没资格参加殿试,更没有资格参加恩荣宴。
&esp;&esp;考生纷纷去看榜,名列其上的欣喜若狂,名落孙山的如丧考妣。
&esp;&esp;还好,明年二月份会有一场正科,本次没考上的,也不至于无法自拔。
&esp;&esp;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二月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esp;&esp;这些和陈景恪都没有关系,他关注的是算科。
&esp;&esp;果如程一民所言,算学班两年以上的学子,全部被录取。
&esp;&esp;民间算科考生,总共一百一十九人,录取七十三人。
&esp;&esp;这个录取率,绝对能让明经科的考生羡慕死。
&esp;&esp;当然,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会贬低几句。
&esp;&esp;然而有句话叫口嫌体正直,朝中官吏纷纷利用恩荫名额,将家中子弟送入国子监算学班。
&esp;&esp;本来都招不满人的算学班,很快就爆满了。
&esp;&esp;没能将子弟送进来的人,一边酸溜溜的说算学低人一等,一边暗中懊悔为何不快点行动。
&esp;&esp;陈景恪也变得忙碌起来,不是因为算学班,而是诸藩王陆续回京述职。
&esp;&esp;朱雄英作为太孙,又是晚辈,为了表示对藩王的尊敬。
&esp;&esp;好吧,就是为了拉拢藩王,决定亲自出城迎接每一位王叔。
&esp;&esp;陈景恪作为伴读,自然要跟在身边。
&esp;&esp;不过还好,徐允恭也被一块拉了过来,他倒也不会无聊。
&esp;&esp;在相继接了几位藩王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esp;&esp;燕王朱棣。
&esp;&esp;第90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
&esp;&esp;月前迎接徐达的码头,同样的位置。
&esp;&esp;朱雄英、陈景恪和徐允恭三人,吹着冷飕飕的江风,等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现。
&esp;&esp;陈景恪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心中暗骂。
&esp;&esp;谁他娘的说南方冬天不冷来着,到长江边吹吹风再说。
&esp;&esp;徐允恭见他如此,就笑道:“冷了?我有个法子可以让你不冷,要不要听?”
&esp;&esp;陈景恪跺了跺脚:“除了将你的棉衣让给我,别的法子我都不感兴趣。”
&esp;&esp;徐允恭直接转过身:“那你继续冻着吧。”
&esp;&esp;想起前世他和朱棣的故事,陈景恪嘿嘿一笑,问道:
&esp;&esp;“老徐啊,你觉得你姐夫这个人怎么样?”
&esp;&esp;朱雄英也好奇的侧过头倾听。
&esp;&esp;“燕王?”徐允恭想了一下说道:“我上次见他还是两年前,那时他便弓马娴熟、精通军事。”
&esp;&esp;“听我爹说,这两年他在北平带兵颇有章法,再磨砺几年必能独当一面,成为一员大将。”
&esp;&esp;陈景恪心道,徐达在评价自己女婿的时候,还是有些保守了啊。
&esp;&esp;朱老四的上限何止是大将啊。
&esp;&esp;不过对这个答案他很不满意,追问道:“你不对劲儿。”
&esp;&esp;徐允恭不解的道:“我哪里不对了?”
&esp;&esp;朱雄英顿时就知道他要搞事情,也不提醒,乐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esp;&esp;陈景恪一脸严肃的说道:“燕王是你的姐夫,你点评他的时候,就像是在说陌生人一般。”
&esp;&esp;“不对,很不对劲儿,莫非你对他有意见?”
&esp;&esp;徐允恭连忙解释道:“这话可不能乱说,燕王虽然是我的姐夫,但更是大明亲王,我岂敢对他不敬。”
&esp;&esp;陈景恪看他着急的样子,顿时就没了兴致,叹道:“你这家伙实在无趣,我怎么就和你成朋友了。”
&esp;&esp;朱雄英在一旁笑了起来。
&esp;&esp;徐允恭哪还不知道他在开玩笑,气的咬牙道:“混蛋,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