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1 / 3)

&esp;&esp;郗月明以手掩面,似哭似笑。

&esp;&esp;“毕竟娘娘曾收养公主多年,无论是倾诉养育之情,还是争执和亲之事,见了面才好说。公主此去訾陬,大概今生都不会再相见了,可千万别留下了什么心结。”

&esp;&esp;齐芳苓难得多言,说完才发现满殿匍匐着的宫女浑身震颤。她心头一凛,回首望去,果然见殿门前有个熟悉的身影,已不知站在那里多久了。

&esp;&esp;“奴婢参见皇上。”

&esp;&esp;是郗言御。

&esp;&esp;郗月明混混沌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循声望去,果然见一人定定地站在门口。他穿着帝王冕服,也可能是成婚的吉服,手中却提着一把长剑,神色可怖。

&esp;&esp;看到他的那一刻,郗月明瞬间觉得喘不过气来。

&esp;&esp;如今这个权欲熏心的帝王,曾经也是她和蔼可亲的兄长。是他教会自己何为手足,又亲手撕碎了这份信任——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esp;&esp;那么,现在提着剑红着眼,又是因为什么?

&esp;&esp;宫女们瑟瑟发抖,唯恐君王发怒殃及池鱼;齐芳苓也以眼神示意她不要乱说话,不要把和亲当作免死金牌而忤逆君主。

&esp;&esp;郗月明倒宁愿他是来威胁自己的。

&esp;&esp;只可惜,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令她一眼看出,这令人作呕的不舍。郗言御抛下那么多人来到重华宫,神情中居然还有一丝隐晦的愧疚。

&esp;&esp;一瞬间,郗月明只觉得爱与恨都好无力。

&esp;&esp;身为皇子时苦苦求索的东西,真正得到时会甘心放手吗?眼下虚伪的慈悲不过是求个心安,他的取舍向来分明,绝不会放手江山,也绝不会因为自己与訾陬开战。

&esp;&esp;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esp;&esp;哀莫大于心死,她已提不起半分力气,生不出半分缠斗的心思了。

&esp;&esp;

&esp;&esp;晏驾山崩,帝子郗煦周游列国,得助力,承大统,改元鸿禧。

&esp;&esp;墨迹滴落晕染,执笔史官方才如梦初醒,赶忙换了另一幅竹简,继续写道:鸿禧二十四年,帝崩,皇长子郗言御承大统。

&esp;&esp;寥寥数字,便是一个王朝跌宕起伏的二十四年。

&esp;&esp;无论前朝还是后宫,谋臣后妃都换了一批又一批,若说谁对这些古今事知之最多看得最透,提笔史官当之无愧。

&esp;&esp;比如,二十四年前郗煦即位,番邦外族俯首来朝,莫敢造次;再比如,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外族赴京不是为了敬贺新帝即位,反而虎视眈眈各怀鬼胎。

&esp;&esp;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郗煦利用外族的势力登上帝位、之后又出尔反尔重创番邦各族呢?此事固然可以算是他的千秋功绩,可在见惯了古今之事的史官看来,写一笔忘恩负义也无可厚非。倒是难为了新帝郗言御,宽仁之人,却要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

&esp;&esp;改朝换代之际最是忙碌,三四名小史官急匆匆地跑进来,一个去了修史的史官们那边,其余的则全跑向了正在撰写新帝本纪的那群人。

&esp;&esp;新帝登基,一言一行一政令自然备受关注,史官也猜测出约莫是新帝做了什么决定,正竖着耳朵想听听,整个殿内就响起了难以置信的议论之声:

&esp;&esp;“陛下已经着人去与訾陬商议和亲了!”

&esp;&esp;“和亲人选也定了,不出意外,应当就是三公主了……”

&esp;&esp;殿内诡异地静默了下来,片刻后才有人讪讪开口:“也好,也好。”

&esp;&esp;宫闱秘辛,实非他们能插手的。众人胡乱附和了几声,无非是“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小不忍则乱大谋”之流。执笔史官坐回原位,心思郁结,默然良久才继续写道:

&esp;&esp;先帝初有凌云之志,然才资中庸,良策难行,后耽酒色,积患成疾。庸言怠行,尽伤子女。

&esp;&esp;第2章 和亲(一)她终于能离开这个囚笼了……

&esp;&esp;鸿禧二十四年,帝煦驾崩,长子郗言御即位,改年号为永盛。

&esp;&esp;永盛元年,番邦来觐,訾陬汗王遣使议亲,帝允。同年,三公主封元安公主,携随从数千、金石绸种无数,赴訾陬。

&esp;&esp;坊间有言,元安公主和亲之日,红绸千里,彩乐震天,添妆送亲队伍绵延数里不绝。訾陬汗王派三千勇士前来接亲,铁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